【3.15“理性投资,法治先行”】防范电信诈骗,警惕疫期新套路

作者: 来源: 发表日期:2020-03-13 10:42:57 点击数:0

电信诈骗是当下屡见不鲜的话题,诈骗案件时常发生,诈骗手段花样百出、层出不穷。如何提高自身防范意识,防止掉入陷阱?接下来,让小编带着各位投资者正确识别电信诈骗,确保资金安全。 

疫情期间,医用口罩、消毒水等防疫用品供不应求,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发布该类商品的出售信息,当受害人付款后,再找各种理由拒不发货或者拉黑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。 

应在正规渠道购买防护用品,不可轻信发布代销代购的陌生人,确认收货前不直接付款给卖方账户,以免财物两空。 

疫情期间,不法分子以航班或高铁受疫情影响取消为由,向乘车人发送机票或火车票退改签信息,以退费、发放补偿款为借口,诱导受害人点击虚假退票网址或拨打虚假客服电话,提供银行卡账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,进而盗取受害人银行卡余额。 

应通过官方渠道了解、核实退改签情况,在接到车票退改签电话或短信时,应谨慎识别,不要盲目点击可疑网站链接,切勿将自己的银行卡账号,支付账户及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告诉陌生人。 

疫情期间,诈骗分子借医疗机构的名义,谎称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特效药,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有奇效。以打电话发短信的形式进行推销,诱导用户购买,并在信息中加入钓鱼链接,骗取用户钱财的同时盗取个人敏感信息。 

切勿轻信所谓“特效药”相关的电话和短信,不要泄露或在不明链接中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。如若身体出现不适,要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。 

疫情期间,不法分子通过网络、手机冒用红十字会或者民政等部门的名义,发布防控新冠肺炎“献爱心”捐款的虚假信息或设立虚假捐赠平台,利用大家的同情心来进行诈骗。 

如果想捐款捐物献爱心,应先核实真伪,选择正规的捐赠途径,不要相信来源未知的捐赠渠道。 

不法分子利用疫情爆发导致学校延期开学,在“停课不停学”的特殊时期,潜入学生家长群,对照班主任信息将自己的头像和昵称进行修改,并逐个联系家长,以疫情影响为名,用伪造的通知及个人收款码骗取家长缴纳培训费。 

广大学生和家长在收到学校要求缴费信息时,建议通过电话、视频等方式与学校及老师进行多方核实,未核实前不要轻易转账汇款。 

温馨提示广大投资者,在全国各地众志成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时,请大家不要轻信及散播谣言。同时,警惕非法牟利骗局,爱心捐赠要认准正规捐款渠道,谨防虚假募捐,虚假售卖口罩等其他利用疫情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的行为。一旦发现,请及时拨打110报警。

分享到:
0